当前位置: 河北企业新闻网首页 > 教育 > 正文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原创 马国川 川上人曰昨天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马国川|文拿到李镇西老师的新书,我首先想到的是,他去年出版的《教育的100种语言》。那本书是李老师两次访问丹麦的成果。大家知道,不久前联

原创 马国川 川上人曰 昨天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马国川|文


拿到李镇西老师的新书,我首先想到的是,他去年出版的《教育的100种语言》。那本书是李老师两次访问丹麦的成果。大家知道,不久前联合国发表了一个报告,世界上幸福国家排名,丹麦名列全球第二。多年以来丹麦一直在这个榜单上前三名。我记得,清华大学刘瑜老师为福山一本书写的导读,题目就是《如何抵达丹麦》,她把丹麦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成功模版。丹麦为什么会成功?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2018年12月,在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院长董瑞祥先生的组织下,我到丹麦访问了20多天,深有感触。我个人认为,一个成功的现代国家,至少需要两个条件:一个是国民富裕,一个是国民幸福。美国可能做到了国民富裕,但是幸福感差一些,所以恐怕不能说是成功国家;北朝鲜据说国民幸福感很高,但是国民不富裕,所以也不是成功国家。丹麦两者兼备,既国民富裕,又国民幸福。在这两者背后,有一个坚实的基础,就是丹麦的教育,既有先进的教育理念,又有发达的教育体系。李老师的《教育的100种语言》对这些有生动而详实的描写。我发现,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丹麦很相似,现在这本新书《教育的100种可能》就以故事的方式,全面反映了李老师的教育理念。

一个成功的教育家,一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。李老师的许多文章,我都在他的微信公众号“镇西茶馆”里读过。这些文章生动反映了李老师的教育理念。我不是做教育理论研究的,不能做理论总结。通过接触和交流,我觉得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四个特点: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第一,尊重生命。

李老师尊重学生,尊重每一个学生。不管是听话的,还是调皮的,不管是勤奋好学的,还是懒散厌学的,他都尊重他们人格,然后循循善诱。没有尊重,就没有教育。遗憾的是,我们许多教育者至今把孩子当成工具,缺乏尊重生命的自觉,缺乏对人性、个性和个人的尊重。我记得,我小时候就听到有老师说,小孩子就是一棵小树,老师就是要把它的多余的枝楂砍掉,让它长直。我一直觉得,这种观点可能并不对。这种观点如何再进一步,就可能变成龚自珍在《病梅馆记》中的所描写的,按照自己的意愿裁剪梅枝,养出一大批看起来好看、其实是病态的扭曲的梅花,是很可怕的。

李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,在他看来,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,重要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自由成长。当然,这不是自由放任,而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,因材施教,“润物细无声”。李老师不赞成现在的“成功学”,好像只有当官或发财才是成功的。在他看来,每个人天资不同,只要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公民,就是成功者。所以,我们会在这本书里的文章里看到,李老师对于当交警、当普通人的学生同样热爱。他的“成功学”的观点,值得教育工作者们、家长们重视。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树立了这样的“成功学”观念,中国教育就有希望了。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第二,尊重常识。

李老师在这本书里讲的是故事,故事背后的道理,其实是“卑之无甚高论”,无非常识而已。可是,我们这个时代,缺乏的恰恰就是常识。比如,去年还有地方教育局长理直气壮地说,要坚持“应试教育”,引起一场轩然大波。我注意到,其实许多人在内心是赞成“应试教育”的,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的孩子不会输在人生的跑道上。

我也注意到,李老师写了批驳文章,旗帜鲜明地反对“应试教育”,讲述常识。李老师在“镇西茶馆”里的文章,基本上就是在讲常识,不厌其烦。说老实话,有时候我觉得不以为然,为什么在这些常识问题上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呢?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,这是对的,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太缺乏常识了,充斥着太多指鹿为马、颠倒黑白的现象,李老师表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“韧性”,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不过,李老师不是金刚怒目,而是苦口婆心,娓娓道来。有人评价作家邵燕祥先生说,“他是不倦的风,始终呼啸着”。我觉得,李老师也是风,不过他是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的春风,也在始终不断地吹拂着,让人们感受教育的温度,向人们讲述常识。

第三,讲真话。

我记得季羡林先生说过一句话,“假话全不说,真话不全说”。我以前认为,这话太消极,真话为什么不全说呢?后来理解了,要做到不说假话就很不容易了。现在教育界里,有多少人在说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?!为什么一些教师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?自己说假话,怎么能够让学生相信你?没有信任,哪来尊重?

我觉得,李老师做到了讲真话。在他的文章里、他的书里,没有假话,没有穿鞋戴帽的套话,也没有华而不实的漂亮话。他讲真话,虽然有时候也不得不曲折地表达,但是绝对不说假话。记得他的一些文章,在微信公号里也是反复修改才能够发出来。但是修改后的文章,仍然没有改变,还是说真话,说老实话。作为一个记者,我也是一个写字的人,在这方面我要向李老师学习,争取做一个不说假话的人。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第四,不装。不装,就是保持天真,保持一颗童心。

经常关注李老师朋友圈的人会发现,他是一个非常本真的人,喜欢美食美景,而且非常富有幽默感。记得两个月前,国务院提倡摆地摊,李老师就在朋友圈里说自己响应号召,摆摊为人代写书信。他讲的煞有介事,有不少人还信以为真了,后来才发现是李老师在“自摆乌龙”。这种自嘲式的幽默是很难得的,尤其是对李镇西老师这样的名人来说。

林语堂说,中国缺乏幽默感。其实,幽默感背后,是童心。中国人缺乏“幽默感”,其实是缺乏“童心”。儒家文化提倡“老成持重”,未老先衰,从小就是小大人。明朝思想家李贽提倡“童心”,认为作家创作要保持一颗童心,“童心”就是赤子之心,“一念之本心”。我认为,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有“童心”,人情练达、见风使舵的“老油条”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,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教育家。


教育不是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,不应该培养千人一面的人才,而应该具有丰富性,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特的人,就像黑格尔所说的独一无二的“这一个”,而不是“同一个”。这恐怕就是《教育的100种可能》这个书名的深意所在。问题是,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”成为可能?李镇西老师以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,就是十三个字:尊重生命、尊重常识、讲真话、不装。

前不久,上海的张文宏医生荣获“2020最美教师”称号。他在演讲时说:“真正的教育,就是尊重生命、尊重常识、讲真话、不装。”所以,李镇西老师在做真正的教育,是一个真正的教师,一个真正的教育家。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李镇西、张镇西、马镇西,这样中国的教育就会有希望,教育有希望,中国就有希望,逐步做到国民既富裕又幸福,中国就会成为人人羡慕的成功的现代国家,就像希望“抵达丹麦”一样,人人希望“抵达中国”。

谢谢大家!

如何让“教育的100种可能“成为可能?

(本文根据9月22日在“李镇西《教育的100种可能》新书发布会”上的发言增订)


推荐阅读:阜阳之声

[责任编辑:无]